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社论:除去虚荣和政绩为摩天大楼降温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25日07:04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摘要:据新华社报道,近日,长沙计划用7个月时间,规划建设一座220层、高838米、名为“天空城市”的综合大楼,预计建成后比迪拜塔还高10米,号称世界第一高楼;而原高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准备“拔高”30米,以超过632米的“上海中心”,从“中国第二高楼”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长沙计划用7个月时间,规划建设一座220层、高838米、名为“天空城市”的综合大楼,预计建成后比迪拜塔还高10米,号称世界第一高楼;而原高606米的武汉绿地中心,准备“拔高”30米,以超过632米的“上海中心”,从“中国第二高楼”成为“中国第一高楼”。这两条新闻引起了网民对我国又一轮或是从未停歇过的“摩天大楼热”的冷思考。(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在建摩天大楼总数已超200座,相当于美国现有摩天大楼总量;预计未来3年,平均每5天就有一座摩天大楼封顶。有研究显示,摩天大楼这一繁华都市人多地少的产物在中国却是80%将建在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地区。目前,中国的摩天大楼主要是在新区尤其是二线城市的新区计划中作为“地标性建筑”而建。(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不少建筑设计师在专业论坛抱怨,设计常需屈服于长官意志,而领导们都喜欢“高”。研究显示,超过300米的摩天大楼就会因综合成本的显著上升而丧失实用价值,因此,无论从中国当下动辄5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规划,还是武汉绿地中心“拔高”以超越上海中心成为“中国第一高楼”,均可看出这是一场纯粹以“高”为量尺的盲目攀比。而以高度作为建筑主要甚至唯一的衡量标准,就像仅以价格作为衣服的攀比标准一样滑稽。

  摩天大楼的黄金时代始于上世纪30年代的芝加哥和纽约,美国的摩天大楼多数是实业公司的总部所在,因当时的工程技术有限,她往往被作为传统工业文明的奇迹和资本力量的代表。而现下摩天大楼早已不是什么奇迹,随着21世纪网络经济时代的来临,其象征意义亦被磨蚀。况且,中国的摩天大楼,也并非资本力量所形成的权力象征,而是意图证明城市经济实力的政府规划。(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实际上,摩天大楼早已因其在突发事件中疏散困难以及消防方面等一系列安全隐患而备受争议,超高的能耗和管理成本也让人重新审视摩天大楼的必要性。无论是安全问题还是管理成本,背后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资金压力。摩天大楼建筑成本高昂,管理成本更高——— 曾经的中国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日常管理维护每日耗费100万元人民币,以寿命65年计,管理费用约为50亿元建设投资的3倍。在如此庞大的开销下,却有着摩天大楼普遍招租率低的事实。权威机构仲量联行测量师事务所的数据显示,甲级写字楼租赁需求主要来自于高新技术公司、高端制造业和金融服务类公司,而在众多无高新科技公司聚集、金融亦不发达的城市,如GDP刚破1000亿的贵阳规划了17座摩天大楼,因巨大的管理成本和极高的空置率而带来的如山债务已是可预见的必然结果。

  其实,德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劳伦斯在1999年提出了“大厦建成,经济衰退”的“摩天大楼指数”,亦即著名的“劳伦斯魔咒”。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的次贷危机,魔咒都一一应验。当然,“劳伦斯魔咒”并非巧合,繁荣时期的信贷宽松、土地价格飙升和过分乐观预期所导致的最直接结果便是摩天大楼,这些促成摩天大楼建设的因素同样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因素,而大厦建设用时又恰好与危机发酵时间相近,才有此一说。因此,“劳伦斯魔咒”更多的是一种预警,“摩天大楼热”同时也是信贷过剩的信号。不巧的是,刚公布的5月新增信贷超过预期,显示流动性宽松局面或将持续,但整体经济却不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应有的繁荣景象,而是今年从未消退的实业不振、内外需疲软等一系列景象。

  在中国,尤其是二线城市遍地开花的摩天大楼,更多的是一种盲目攀比高度而无甚实际意义的无谓奢侈。如果在经济繁荣时期,这样的奢侈或许只是浪费,而在当下摩天大楼的主要参与者地方政府债台高筑、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紧缺且整体经济状况不佳的背景之下,这样的奢侈却是雪上加霜。在这种情况下,更应为“摩天大楼热”降温,让她除去虚荣和政绩的担子,以实际需求为优先回归建筑的本位,不要让这样的无谓奢侈动摇了整栋经济大楼。(来源:南方都市报

分享到: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